重农抑商政策,可以说是古代王朝的基本国策,即鼓励百姓农耕,抵制百姓从商。古代封建王朝的性质,就代表着国家财富的高度集中,即全部归属于上位的统治者。而商人的存在,无疑是打破了这个规矩。
(吕不韦)归而谓父曰:“耕田之利几倍?”曰:“十倍。”“珠玉之赢几倍?”曰:“百倍。”“立国家之主赢几倍?”曰:“无数。”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吕不韦同其父亲的一番对话,可以看出古代经商的暴利,而商人所赚取的钱财,本质上都属于统治者。商人以平民之身,在统治者面前虎口夺食,不引起统治者的强烈镇压才怪了。
因此,并非是古人不懂金钱的好处,而是受到了统治者的压迫。而这种压迫的具体形式,就是重农抑商政策。
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
一、周朝时期
重农抑商政策并非是一开始就有的,至少在西周时期,还没有所谓的重农抑商政策。无论是商人还是农民,地位都是一样的。《周礼》中就曾记载,
司市掌市之治教、政刑、量度禁令。以次叙分地而经市,以陈肆辨物而平市,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,以商贾阜货而行市。
可见,西周之时,商人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,承担着促进经济繁荣的作用。不过,随着周天子权威的降低,西周灭亡,东周成立。早就不甘寂寞的诸侯们,公然违背周礼,开始了互相征伐之路。
这就导致各诸侯国之间对于粮食的需求急剧提升,连带着对务农人数的需求也急剧增多。而商人的暴利和耕种的困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造成百姓们不愿意去务农。因此,为了迫使百姓放弃经商前去耕种,重农抑商政策孕育而生。
最早施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人就是商鞅。《商君书·垦令》中这样表达商鞅的观点:
贵酒肉之价,重其租,令十倍其朴,然则商贾少,农不能喜酣奭,大臣不为荒饱。商贾少,则上不费粟。民不能喜酣奭,则农不慢。大臣不荒,则国事不稽,主无过举。上不费粟,民不慢农,则草必垦矣。
在商鞅的观点中,只要抬高商人的赋税,人们就会害怕经商,转而务农。这样一来,粮食产量自然就会提升,国家财富也不会遭到损失,可谓一举两得。不得不说,商鞅的这个理论,在战国时期是十分适用的。秦国最后统一天下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二、秦汉时期
秦始皇统一天下后,继续沿用商鞅之法,打压商人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中记载:
三十三年,发诸尝逋亡人、赘婿、贾人略取陆梁地,为桂林、象郡、南海,以适遣戍。
直到西汉初期,重农抑商政策依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因为此时的中原饱受战乱之苦,急于恢复生产力,所以汉高祖、吕后等人都对商人表示明确的厌恶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中就曾记载:“天下已平,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,重租税以困辱之。”
由此可见,秦汉时期的商人不仅地位低下,还要受到各种不公平的对待。
三、唐宋时期
对于古代商人来说,唐宋时期无疑是他们的天堂。无论是唐朝还是宋朝,在文化领域,都是极为繁荣的,这就是所谓的唐诗宋词。
唐宋时期文化上的繁荣,就意味着唐宋时期包容性极强。
唐朝时期,与日本,薛延陀,百济,高句丽等国家均有交流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往来,带动的不仅是文化上的交流,更是商业上的交流。无数他国特产流入大唐,促进了唐朝的商业。
宋朝更不必说,宋朝统治者总结了唐朝的经验教训,实行重文轻武政策。虽然宋朝打仗不行,但是文化经济上的繁荣那是没得说。我国最早的纸币“交子”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,足可见当时的商业有多发达。
四、明清时期
明清时期,资本主义开始萌芽,对统治者的统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。因此,重农抑商政策再次被严厉的施行。不过,是换了更加巧妙的方式。
比如所谓的土贡制度,即统治者所需的物品由相应的地区直接供应。这一制度,杜绝了商品的流通性,将统治者所需品锁死在某一地区,直接摧毁了滋生商业发展的土壤。
重农抑商政策,在各个封建朝代都有施行,它们或严厉或宽松,但是始终存在。
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
在战国时期,生产力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,普通老百姓仅能做到自给自足。而战国时期战争频繁,战争又是一个吃粮机器,需要后方源源不断的提供食物。如果不搞全民务农,根本无法支撑战事所需。长平之战,秦赵双方仅仅对峙了几个月,就搞得赵国几乎断粮,只得向齐国求救(赵无以食,请粟于齐,而齐不听。《战国策》)。可见当时的粮食状况有多紧张。
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,商人的存在会导致务农人数急剧减少,间接的影响国之根本。因此,重农抑商政策是势在必行的。
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。百姓们有了富余,才会去满足精神上的需要。这也是为何唐宋时期商业发达的原因,因为此时的生产力比起战国来说,已经提高了一大截。
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,就算在唐宋时期,产生力水平已经足以支撑商业的发展。统治者依旧只是弱化了重农抑商政策,而不是取消。
而富商大贾或蹛财役贫,转毂百数,废居居邑,封君皆低首仰给。冶铸煮盐,财或累万金,而不佐国家之急,黎民重困。於是天子与公卿议,更钱造币以赡用,而摧浮淫并兼之徒。——《史记·平准书》(汉武帝严厉打击了富商,取回了他们手上的财富)
那是因为古代王朝采取的都是中央集权制,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财富都是属于统治者的。而商人的行为相当于将统治者的财富都收入了自己囊中,严重的损害了统治者的利益。因此,重农抑商政策实际上是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。
结束语
为什么古代要重农抑商政策,难道古人不懂钱的好吗?
古代统治者之所以要施行重农抑商政策,一方面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,另一方面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。而古代人也并非不懂钱的好,而是不敢去赚这个钱。因为古代的商人不仅地位低下,还随时要遭受牢狱之灾(沈万三)。
关键词:
南方财经5月24日电,根据南财基金通数据:2023年5月23日当日收益较高的混合型基金包括:西部利得港股通新机
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:“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。增强消费能力,
王府井将推出新项目王府井奥莱Up Town 原为世界之花假日广场-世界快看
2023-05-24河北开展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 世界新要闻
2023-05-24看热讯:詹皇努力又毁于裁判!三次误判致球王吞耻辱 9纪录之夜悲凉想退役
2023-05-24